关于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的新规定,目前最新的信息主要来源于2024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了多项重要调整和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新规定:
1、法律位阶的提升:将原有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升级为《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提升了法律层级,增强了监管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2、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身份的确认:虽然《条例》中将“非金融”改为“非银行”,但并未直接将其定位为具有法律地位的“金融机构”,这反映了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属性的新认识。
3、支付业务的重新划分:《条例》改变了原《办法》中的业务分类口径,将第三方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业务和支付交易处理业务两类,以适应市场创新和监管需求。
4、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设立与股东要求:《条例》对支付机构的设立和股东要求进行了全面细化,如要求机构名称应标明“支付”字样,并对主要股东(持股10%以上)的持股比例进行了限制。
5、支付业务规则的新要求:《条例》新增了多项支付业务规则,如要求支付机构在支付协议中约定“备付金孳息归属”,以及支付机构间的转账成为可能等。
6、监管大变局:《条例》取消了牌照续展的制度,采用综合评价和分类评级来代替,这将减轻支付机构的合规成本,并符合监管对不同评级机构分类监管的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均基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目前尚未正式实施,因此具体的执行细节和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迅速,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法规和政策出台,建议持续关注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