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劳动者所在岗位的月工资基数、工龄以及连续病假的天数,同时需遵循相关法规和地方性规定,以下是关于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的详细介绍:
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
1、计算基数:
-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通常为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 如果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有约定,则按照约定的标准确定;无明确约定时,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
2、计算系数:
- 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与职工的连续工龄和病假期限有关,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满2年不满4年的按70%计发,以此类推,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100%计发。
- 对于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情况,计算系数会有所不同,如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40%计发,满1年不满3年的按50%计发。
3、计算公式:
- 病假工资 = 计算基数 × 计算系数 × 病假天数 / 21.75(月计薪天数)。
病假工资的相关规定
1、最低标准:
- 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80%,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590元,因此病假工资不得低于2072元。
2、保底和封顶标准:
- 每月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待遇低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40%的,应补足到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但不得高于本人原工资水平、不得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待遇高于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可按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发。
3、特殊规定:
- 对于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职工,以及享受离休、退休待遇的职工,其支付比例还有所提高。
- 在医疗期内,女职工怀孕、分娩或流产的,企业应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病假工资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计算基数、计算系数、病假天数以及地方性规定等,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病假工资的合理计算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