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积极担当,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运用教育智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最好的伙伴,教师应该关注那些因为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或学习成绩等原因而处于弱势或特殊地位的学生,并及时干预他们可能存在的被孤立或排挤的情况,理想的师生关系必须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支持上,即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角色,还要积极向教师提供反馈和支持,在学生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社会监督越来越透明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主动学习和合作支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在师生关系构建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学生遭受遗弃或虐待并向学校寻求保护,学校不能拒绝或推诿,而是需要采取救助措施,面对利益诉求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现实,学校应该切实贯彻落实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权利的确定和保障,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实现师生权利主体的双向理解和平等对话,化解隔阂与冲突,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学、生命共生共存的关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