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严格用海活动监管等,实施方式有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配套法规、强化执法监管等,以下是具体内容:
1、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
依法取得使用权: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可以通过申请审批(如填海、围海进行土地开发等活动)、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具体的取得方式根据项目性质和使用需求等因素确定。
2、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规划编制与审批: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确定海域功能,由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地方海洋功能区划。
按功能区划使用海域: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养殖、盐田、港口、矿产资源开发、旅游等各行业应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不得擅自改变海域用途。
3、严格用海活动监管:
填海、围海等管制:国家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填海项目审批权归国务院,地方性的围填海计划需报国务院审批,加强对围填海造地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活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使用海域进行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建设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规定编写相关报告书或报告表,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
实施方式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用海、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例如开展专题培训、媒体宣传、发放资料等,促进社会各界对海域使用管理法的理解和遵守。
2、完善配套法规:制定和完善与海域使用管理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等,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比如制定海域使用论证评审标准、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办法等,使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各项制度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
3、强化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海上执法队伍和机制,加强海洋、海事、渔业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大对违法用海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加强对海域使用情况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
4、推进生态修复:在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过程中,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对于因不合理用海活动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整治,如建设人工鱼礁、种植水生植物等,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5、加强区域协作:沿海地区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海域使用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跨区域的海域管理和执法合作机制,解决好跨地区的海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海域使用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海域使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