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德育工作计划怎么做?有哪些重点目标?

2025-03-31 法律知识 909 弟兄俩律师网
选择读文语音:

《初一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结合初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重点目标

1、品德修养

初一德育工作计划怎么做?有哪些重点目标?

-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集体、乐于助人。

2、行为规范

- 帮助学生熟悉并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做到言行举止文明得体,自律自省。

- 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

3、心理健康

- 关注初一学生的心理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预防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

(二)其他目标

1、学习态度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家校合作

-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和策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 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培训和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德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2、建立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交流工作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部署德育工作任务。

3、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的德育工作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

(二)强化养成教育

1、入学教育

- 在开学初组织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包括校规校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让学生尽快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习生活环境,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 举行新生军训活动,通过军事化训练,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2、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 利用班会课、晨会、品德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行为准则和要求,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 加强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设立文明监督岗,由学生干部轮流值日,对学生的出勤、仪容仪表、课堂纪律、课间行为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并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

3、文明礼仪教育

- 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如“文明礼仪伴我行”、“礼貌待人从我做起”等,通过讲座、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文明礼仪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良好形象。

-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从师生见面问好、课堂礼貌用语、集会秩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养成使用文明用语、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三)丰富德育活动形式

1、主题班会

- 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班会主题,如“梦想与追求”、“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活动形式多样,可采用演讲、辩论、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社会实践活动

-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敬老院慰问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心理健康教育

-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 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干预。

-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困难、青春期心理困惑等,开展专题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四)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1、物质文化建设

-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校园布局,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育人氛围。

- 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等,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2、精神文化建设

- 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理念,并通过校徽、校歌、校刊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弘扬,使师生认同并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节、读书月活动、文艺汇演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鼓励各班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设计班名、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等,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加强家校合作

1、建立家校联系手册,要求班主任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家庭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

2、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发展现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3、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和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或优秀家长代表为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能力。

4、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协助维护校园秩序、参与学校活动的组织策划等,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工作安排(示例)

(一)第一阶段(第 1 - 4 周)

1、第 1 周

- 完成七年级新生入学报到工作。

- 组织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包括校规校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

- 举行新生军训活动。

2、第 2 - 3 周

- 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工作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

-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选拔培养班干部队伍。

- 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包括讲座、手抄报比赛等。

3、第 4 周

- 检查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评选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案例。

- 组织第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开学初德育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二)第二阶段(第 5 - 12 周)

1、第 5 - 6 周

- 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每位班主任上交一份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并进行公开课展示。

-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第 7 - 8 周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普查等。

- 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3、第 9 - 10 周

- 继续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班级文化展示活动。

- 组织第二次班主任工作例会,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4、第 11 - 12 周

- 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等。

- 筹备校园文化节闭幕式及文艺汇演活动。

5、第 13 - 14 周

- 举办校园文化节闭幕式及文艺汇演。

- 组织第三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前半学期德育工作,布置后半学期工作任务。

6、第 15 - 16 周

- 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包括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竞赛等。

-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

五、评估与反馈

1、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每月对各班的德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通过查看班级记录、学生表现、教师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2、在学期末对全年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选出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学生干部,并进行表彰奖励。

3、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是一份初一德育工作计划的示例,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声明:弟兄俩律师网网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8459816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