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界定标准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为逃避法律责任,故意驶离现场或遗弃车辆逃跑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肇事逃逸主要包括下列几个要素:
1、主观故意:驾驶人知晓事故发生,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意图。
2、客观行为:实施逃离现场或弃车潜逃等行为。
3、事故后果:若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更有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4、证据收集:司法实践中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来认定是否构成逃逸。
肇事逃逸处罚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行政处罚:扣分、罚款、吊销驾驶证等。
2、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等刑事处罚。
3、经济赔偿:需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且逃逸行为可能导致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4、社会影响:肇事逃逸会对个人信誉及未来社会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肇事逃逸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道德上受到谴责,法律上也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驾驶员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应依法停车处理,以免错上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