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集证据:权利人需要固定取证现场发现的侵权商品的数量、经营规模,并保存与侵权行为有关的所有证据,如销售记录、广告资料、网站信息等。
2、法律咨询: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权利人应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可能的法律后果。
3、发出警告函:权利人可以通过律师向侵权方发出警告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这一步是尝试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问题。
4、协商解决:如果侵权方愿意和解,双方可以协商确定赔偿金额和其他和解条件。
5、行政投诉:权利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并申请行政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6、提起诉讼:如果协商无果,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和《专利法》等法律规定,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可能会被判处惩罚性赔偿,赔偿金额可以达到实际损失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7、执行判决:如果法院判决支持权利人的索赔请求,侵权方必须按照判决执行赔偿。
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1、在浙江海盐县检察院处理的一起特大侵犯少儿图书著作权案中,5家全国知名少儿出版社与8名犯罪嫌疑人签署了民事赔偿协议,出版社当场获赔133万元。
2、在一起由中宣部、最高检等六部门联合挂牌督办的案件中,涉案的出版社通过诉前赔偿调解会议,与侵权方达成了和解,获得了赔偿。
3、在(2019)最高法知民终562号案件中,法院对民法典施行前的恶意专利侵权行为判定了惩罚性赔偿,因为侵权行为具有连续性且侵权规模巨大。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法律途径,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获得相应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