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关键点主要包括立法背景与过程、监管体制、风险监测与评估、标准制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以下是这些关键点的具体介绍:
1、立法背景与过程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6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律的制定是为了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过程: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并进行了多次审议和修改,体现了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精神。
2、监管体制
职责界定:明确了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包括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协调机制: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有效运行。
3、风险监测与评估
监测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监测计划。
评估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中的危害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4、标准制定
:食品安全标准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限量规定,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等内容。
查询方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
5、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明确了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种类,如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等。
特殊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可以添加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通过明确监管体制、风险监测与评估、标准制定以及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内容,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全面的法律支持,这些关键点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