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最新规定,主要体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一系列决定和办法中,这些变动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并确保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变动点:
1、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 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最终从60岁延迟至63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如企业女干部等),其退休年龄将逐步延迟至58周岁。
- 对于原本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如女工人),其退休年龄将每两个月延迟一个月,直至达到55周岁。
2、调整最低缴费年限:
- 从2030年1月1日起,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增加六个月。
- 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满足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可以通过延长缴费或一次性补缴的方式达到最低缴费年限,以享受基本养老金。
3、实施弹性退休制度:
- 职工在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可以选择提前退休,但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 职工也可以选择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延迟退休,延迟时间同样最长不超过三年。
4、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
- 鼓励职工长期缴纳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晚退多得,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与个人累计缴费年限挂钩,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与个人实际缴费挂钩。
5、保障劳动者权益:
- 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时,应保障其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 国家还加强了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并完善了带薪年休假制度。
6、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
-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特殊工种的职工,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7、配套措施:
- 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协调推进养老托育等相关工作。
- 国家还建立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这些变动体现了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以及确保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方面的努力和决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将从2025年1月1日起逐步实施,并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过渡到新的退休年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