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禁忌,关乎健康的重要雷区
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排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如同身体的“清道夫”,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排便并非毫无讲究,存在着诸多禁忌,若不小心触犯,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了解并遵循这些排便禁忌,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一、排便时过度用力
许多人在排便时,一旦感觉大便难以排出,就会不自觉地用力过猛,殊不知,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过度用力会使腹压急剧升高,对肠道造成较大的压力,长期如此,容易导致痔疮的形成,因为肛门周围的静脉丛在高压下会发生充血、扩张,进而形成痔疮,尤其是本身就有便秘倾向或者长时间久坐的人群,更易中招,用力过猛还可能引起肛裂,粪便过于干结时,强行用力排出会撑裂肛门皮肤,导致疼痛、出血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愈合过程也较为缓慢,还容易反复发作,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排便时过度用力更是危险重重,它会使血压骤升,心脏负担加重,极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
二、排便时间过长
在现代社会,手机几乎成了人们形影不离的工具,不少人养成了如厕时长时间玩手机的习惯,使得排便时间大大延长,正常情况下,一次排便应在 5 - 10 分钟左右完成,而长时间蹲坐于厕所,会导致腹部压力分布不均,直肠肛门部位受压时间过久,血液循环不畅,这不仅会增加痔疮的发病几率,还会使肛门括约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松弛,影响其正常功能,长时间的排便会使肠道吸收过多的水分,让大便变得干燥,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比如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容易引发静脉曲张等疾病,从心理层面来说,长时间排便会使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排便反射,导致后续可能出现排便不规律等问题。
三、憋便
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碌、外出游玩没有合适的厕所等,人们常常会憋便,但憋便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当有便意时,肠道已经做好了排便的准备,大肠开始蠕动,将粪便推送至直肠,如果此时强忍便意,大便会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变得干硬,增加了排便的难度,久而久之,容易引起便秘,便秘又会引发腹胀、腹痛、口臭等一系列不适症状,更为严重的是,憋便还可能导致肠道对粪便中的毒素吸收增加,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代谢废物以及一些有害物质,长时间积存在体内,这些毒素会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各个器官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可能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损害肾脏的排泄功能等,甚至与某些肠道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结肠癌等。
四、排便姿势不正确
常见的排便姿势有蹲姿和坐姿,蹲姿被认为是较为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姿势,因为在蹲着时,肠道处于自然的下垂状态,肛门直肠角度更有利于大便的排出,能够减少排便所需的力气,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使用坐便器,采用坐姿排便,如果坐姿不正确,比如身体前倾或后仰过度、双脚悬空等,会影响腹部压力的传导,使肠道肌肉不能有效协同收缩,导致排便不畅,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本身肠道蠕动功能较弱的人群,这种不正确的坐姿可能会加重排便困难的问题,长时间以错误的姿势排便,还会使脊柱受力不均,引发腰部疼痛、脊柱侧弯等骨骼肌肉问题。
五、饮食不当影响排便
饮食与排便密切相关,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干扰正常的排便过程,过多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辣椒中的辣椒素、油炸食品中的油脂等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痉挛,导致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这些食物在肠道内消化速度较慢,会增加肠道负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也是常见的问题,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的作用,如果长期缺乏膳食纤维,食物残渣在肠道内通过缓慢,容易出现便秘,像一些精细加工的谷物、肉类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较低,若饮食中此类食物比例过高,而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过少,就会影响排便的正常进行。
了解这些排便禁忌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以维护肠道及全身的健康,让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