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升发时,春季调理正当时
在四季的轮回中,春季宛如一位生机勃勃的使者,带着希望与活力翩然而至,中医讲,春属木,与肝相应,春气通于肝,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推动着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春为阳气升发之际,此时顺应天时,借助自然之力调养身心,能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元气满满,远离诸多烦恼与病痛。
一、起居有常,追随日光脚步
古语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季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我们应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生发,夜晚人体阳气潜藏,早睡可养精蓄锐,让疲惫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早起则能顺应阳气升腾之势,迎着初升的朝阳伸展四肢、活动筋骨,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漫步庭院或公园,呼吸清新空气,感受草木萌发的朝气,仿若将大自然的阳气纳入体内,驱散冬日残留的慵懒与阴霾。
且春季不宜久坐室内,应常到户外走动,工作学习之余,起身活动,眺望远方,舒缓眼部疲劳的同时,亦使气血流通顺畅,但需注意,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添衣保暖至关重要,不可因追求美丽或一时之快而受寒,以免损伤初生的阳气,引发感冒、咳嗽等病症,正如俗语所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
二、膳食均衡,滋养脏腑之源
春季饮食秉持清淡、平和原则,多食辛甘发散之物,以助阳气升发,餐桌上,菠菜、韭菜、豆芽等新鲜蔬菜不可或缺,菠菜富含铁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具滋阴平肝、助消化之功;韭菜性温,味辛,可温中开胃、行气活血,其独特辛香恰似春天的味道,唤醒沉睡脾胃;豆芽清热祛火,萌芽新生之力仿若身体内蓄势待发的阳气。
适量食用红枣、山药、糯米等甘味食物,能补益脾胃之气,红枣益气养血,煲汤煮粥皆宜;山药健脾涩精,无论清蒸还是烹炒,都绵软可口,滋养身心,肉类选择上,鸡肉、鱼肉偏向清淡且营养丰富,鸡肉温中益气,搭配香菇、竹笋等炖汤,鲜美滋补;鱼肉富含优质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清蒸或水煮,保留原汁原味,易于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助力阳气生发。
减少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摄入,辛辣食物过量易致肝火旺盛,引发口干舌燥、烦躁失眠;油腻食物加重肠胃负担,阻碍脾胃运化;生冷之物损伤阳气,令胃肠虚寒,饮食有节,七八分饱为宜,让肠胃轻松运转,营养更好吸收转化。
三、情志调摄,舒展心灵晴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心情本应如绽放花朵般愉悦,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常萦绕心头,影响气血运行与阳气升发,故而春季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心境平和至关重要。
闲暇时光,投身大自然怀抱是绝佳选择,郊外踏青,看青山绿水、繁花似锦,听鸟语啁啾、溪流潺潺,嗅泥土芬芳、草木清香,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沉浸于美好景致中,身心极度放松,登高望远,俯瞰大地辽阔,将日常琐碎烦忧抛诸脑后,胸中闷气随之消散,豁达之感油然而生。
亦可培养兴趣爱好,修身养性,书法绘画时,专注一笔一划、一草一木勾勒描绘,心随笔动,神韵悠然,浮躁渐去;品茶读书,热气袅袅中手捧书卷,文字墨香润泽心田,智慧启迪感悟人生,内心宁静祥和,遇事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不嗔怒、不忧虑,以宽容豁达处世,气血调和,阳气得以顺畅升发。
四、运动适度,激发生命活力
春季宜动不宜静,适度运动如慢跑、太极、八段锦等皆为良选,慢跑于公园小径或河畔岸边,步伐稳健,呼吸均匀,每一步踏出都似与大地共振,心跳加速间血液循环加快,毛孔舒张排泄浊气,汗水带走冬日淤积湿气寒气,阳气随步伐攀升。
太极刚柔并济,一招一式蕴含阴阳哲理,身躯扭转、手臂挥舞,动作舒缓却内力暗涌,调动全身经络气血,疏通关节肌肉,强筋健骨同时培补元气,八段锦动作简洁流畅,融合古人养生智慧精华,双手托天理三焦,拉伸躯干,调理三焦气血;左右开弓似射雕,展臂扩胸,宣发肺气……整套操练下来,微微汗出,浑身舒畅,恰似给身体来一场温和洗礼。
运动贵在坚持,强度适中,以微汗不疲为度,过度劳累反耗阳气,循序渐进提升体能素质,让身体在运动中适应季节变化,焕发蓬勃生机。
阳气升发之春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调养良机,从起居、膳食、情志到运动,全方位顺应春令特点悉心呵护身心,如此这般,我们方能借春风之力,鼓荡生命阳气,以强健体魄、轻盈心态拥抱新一年岁月时光,如茁壮成长之草木,向阳而生,蓬勃不息。